盤活生態綠 傳承老區紅
龍華區東譚村發展農業生態旅游促進農文旅融合
11月30日,在龍華區遵譚鎮東譚村,村民正收割水稻。 記者 康登淋 攝
加快建設農業強國,扎實推動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振興。
——黨的二十大報告
11月30日,龍華區遵譚鎮東譚村的田野泛起金色稻浪,沉甸甸稻穗隨風擺動,水稻收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?!伴e暇時過來幫忙,讓我們又多了條增收的路子?!贝迕穹絽晤伜徒忝靡贿吤χ崭钜贿吀嬖V記者。
據介紹,東譚村是一個具有優良傳統的革命老區村莊,下轄的自然村儒逢村于1940年11月成立了中共儒逢村黨支部,是瓊崖早期成立的農村黨組織之一。該村22人參加瓊崖縱隊,開辟了儒萬山抗日革命根據地,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,堅持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。
走在東譚村,悠悠古韻撲面而來,珠崖神廟、古井、古城墻、古牌坊……仿佛訴說著過往的崢嶸和歲月的悠長。據了解,東譚村不僅擁有點燃海南文明篝火圣地——珠崖郡,還是海南蔡氏三朝文化的發源地,2013年被認定為“中國首批傳統村落”?!敖衲暌詠?,我們緊盯‘紅色文化+農業產業+旅游開發’產業發展方向,著眼紅色旅游資源,盤活土地資源,發展農業生態旅游,帶動農商文旅融合發展,取得了不錯的成效?!睎|譚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王元楊介紹。
站在田間,一邊是稻田,一邊的油菜幼苗破土而出,遠處300畝地頭有即將播撒下去的紫玉米種。該村采用“村集體公司+企業+農戶”合作模式,引進紫玉米種植產業,由村集體出資金,企業出種苗和技術,農戶投工投勞。
紫的玉米、金的油菜花,這還不止?!皷|譚村農業生態旅游采摘園將設草莓采摘園10畝、向日葵觀光園10畝、網紅大南瓜10畝,屆時將呈現一個采摘樂園?!蓖踉獥顦泛呛堑卣f,該村原本有一個采摘園,但面積只有20畝,今年擴建的采摘園近400畝,設有玉米迷宮、小火車等網紅元素,重點展示園藝型農業、示范性農業、觀光型農業。
據了解,采摘園鄰近海南環島高速,距離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8公里,毗鄰龍泉鎮一畝時光園,“項目建成以后,將與這些景點串點成線,依托珠崖文化、蔡氏文化、紅色文化、羊山文化等現有農村文化旅游基礎,吸引更多游客到采摘園采摘,不斷拓寬農民致富路?!蓖踉獥顚Υ謇镂磥淼陌l展充滿信心。
記者手記
“新舊交融”激發 鄉村振興新動能
□本報記者 鄺曉霞
一個偏安一隅的古村落,如何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實現煥新?今年以來,大批采摘游客打破了東譚村的寧靜,也為這里的鄉村振興之路找到了出口。
整合產業、生態、文化等資源條件,深入挖掘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,東譚村現存的宋代古墓、明代牌坊、清代碑刻、古井官道、宗教榜文等都是珠崖民俗鄉村文化的“稀世珍寶”。
這些“稀世珍寶”,是村子歷史感、存在感最好的表現。東譚村注重保護,充分挖掘獨特的地域文化,打造珠崖文化品牌。與此同時,做好“新舊交融”文章,在保護中創新,結合當下網紅元素發展特色鮮明的生態旅游采摘產業,讓古樸的東譚村煥發新的生機,鄉村產業得到了發展。
守護好山水,守望好日子。不僅是東譚村,當前??诟鞔蠊糯迓渚⒆阗Y源稟賦,在注重保護與傳承的同時,創新思路發展特色產業、特色生態、特色文化,“新招”不斷,培育出鄉村產業新業態、新模式,做足“新舊交融”文章。
·凡注明來源為“??诰W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等作品,版權均屬??诰W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:jb66822333@126.com